“机电液三项运转正常,设备移动到位,传送带俯仰、伸缩达到设计参数,满足验收标准!试车成功!”辽宁,沈阳。午后的阳光透过车间的悬窗,照耀在一台崭新的国产装备上面,银色的光芒熠熠生辉。7月12日,由方大集团北方重工自主研发制造的RSM1250自移式伸缩环形堆料机一次试车成功!装配工人们笑了,因为这台设备承载着他们近一个月的忘我工作;设计人员们泪目了,因为这台设备从无到有寄托着她们太多的希望。
2002年进入北方重工,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王秋敏始终专注于散料装备设计。2018年她主持的《伸缩环形堆料机》课题被授予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产品研制设计类一等奖。但是由于企业当时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课题研发不得不终止,她多年的心血也面临着付之东流的危险。
正当她彷徨苦闷的时候,企业未来的发展迎来了转机。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辽宁方大集团于2019年4月30日参与北方重工的司法重整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依法成为北方重工第一大股东。在方大集团的全力支持下,北方重工持续加大产品研制和技术改造资产金额的投入,全方面提升重大高端装备设计研发实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在此背景下,王秋敏研发的项目不但迅速上马,而且升级为《自移伸缩环形堆料机》项目,她和她的设计团队有了全新的舞台。
从项目开始执行,王秋敏就再也没了休息日的概念。因为国内没有成熟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参考和借鉴,她和团队每天需要从大量的照片和资料中查找有用的信息,和团队一起探讨各种结构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这种设备的配套供应链是国外专供或自行流水线生产的,国内根本没办法采购或是了解其内部结构,只能根据动作原理自主设计自己的结构。无数个解决方案被提出来,又被实验数据所否定,她和她的团队一次次从头再来。“混改给公司能够带来了重生的机遇,也让我们有了用武之地,大家哪能不全力以赴呢。”面对困难,王秋敏每每用这样的话,鼓舞大家继续工作,不断探索。
干设计要用心,更要严谨。有一次有关部门找到王秋敏,认为她在一张图纸上给出的设计参数过于严苛,绝对没必要。王秋敏拿出厚厚的一摞实验数据一一分析讲解,“这套设计的具体方案是在实现用户使用要求的基础上,经过5轮方案优化选择,以及3轮电脑验算确认得出的结论,我认为这个参数不能改。”最终科学的设计理念、严谨的数据推演和精心的布局规划,获得了同事们的理解和认同。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产品设计的准确性,王秋敏还经常带领团队深入一线,寻找产品试装运行的场地,获得第一手的现场参数,给出现场试装运行的指导意见。
“苦点累点没啥,工期咱们可不能耽误!”负责组装试车的车间主任郭鹏看着眼前的“大家伙”,言语间充满了自信。“这个设备的制造周期非常紧,在到达现场前,用户想要首先要在港口进行整机装配,最后整机上船发货。假如慢慢的出现安装问题,延误了船期,那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想象的。以往对这种的新产品试制设备正常安装周期至少需要一个月,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用户的要求,我们一定要20天内完成试车。”
为了能确保产品的集港要求,北方重工的散料装备分厂事先规划了小部件的现场装配位置,不因临时调转部件荒度时间。与此同时,由分厂挑选出业务骨干成立了攻关小组,对所有的风险点提前做出应对预案。随着部件陆续到达了安装现场,领导干部带头干,员工们的干劲也来了,他们主动延班,往往一干就到了深夜,却没有人叫苦叫累。虽然工期紧,质量却丝毫不敢松懈,在驱动的打表调试过程中,技术工人们不怕浪费时间,达到了高于设计的基本要求的精度。在臂架的连接过程中,使用经纬仪反复几次进行调试和复检,保证整个臂架的直线度更高。
根据有关人员的介绍,这台设备不日将运往港口,并整机装船,落地后马上就可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凭借着产品功能全应用领域广,土建基础少,项目投资所需成本小,设备可长距离转运反复利用,以及840吨/小时的装载量等特点,将在港口散料装载、矿山装载等一系列领域中发挥极大作用。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颇具实力的企业主动联系了北方重工,表达对此类产品的强烈需求。北方重工也必将以大国重器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为国家和产业链贡献属于自身个人的力量。(北重)
【新年贺词里的“重”头戏】8年攻关、5年设计建造,国产大型邮轮“牛”在哪?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褚衍辉研究团队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成功制备了兼具超强力学强度和高隔热性的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研究团队制备出的这种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其优异性能源于“三宝”,即微观尺度上构筑的超细孔、纳米尺度上强晶间界面结合,以及原子尺度上严重晶格畸变。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发出首款国产化新型视频高光谱与点云“图-谱合一”传感器。
《自然·化学工程》创刊号1月12日发表一项研究,报道了一个能对蛋白质进行工程改造的、由AI(AI)驱动的全自动机器人。最好的策略是,不在这些重复又费力的工作上和人工智能比高低,而是腾出精力在更富创造性、思想性的工作上,展现人类独特价值。
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日前,该院新增的5项基于北斗的远程时间频率校准与测量能力通过国际评审,相关结果在国际计量局关键比对数据库中发布,标志着基于北斗的远程时间频率校准与测量能力首次获得国际互认。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23年知识产权有关数据,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知识产权的作用更加凸显,其规模、结构、质量必然的联系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实现。
已是深冬时节,晚上10时半,清冷的月光打在地上,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一片静寂。树影摇曳间,一位老者沿着小径,打着手电筒缓步前行。他叫盖钧镒,今年88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名研究大豆的院士,学生们都喜欢叫他“大豆院士”。
大众汽车则展示了首批将AI大语言模型ChatGPT融合到现有IDA语音助手功能的车型。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我国智能算力增长迅速,增速为72%,在我国算力中占比达59%,成为算力迅速增加的驱动力。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为通用AI的实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极大的提升了人工智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至今,长光卫星已成功实现了“百星飞天”的阶段性目标,并逐步成为全世界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
据介绍,此项年度评选活动是科技领域历史最悠久的科普评选活动之一,每年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媒体、科技公司等单位推荐重大科学技术进展新闻,经专家评审团初步筛选,再由两院全体院士投票选定评选结果。
在发展重点方面,多省市将脑机接口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提出开展脑机接口基础研究,推动脑机接口成果转化和广泛应用。
守护着这片前不久刚插完秧的稻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晓明和他的团队,正努力筛选发掘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性状的可利用优异种质资源。
今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明白准确地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日前,浙江大学团队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结构,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这样一种材料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特点。这项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杂志。
依托大科学装置实施大科学工程、组织大科学计划、打造大科学中心,已成为大科学时代下,科学技术创新范式变革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应发挥大科学装置原始创新策源作用,努力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
2024年1月1日,我国“夸父一号”卫星成功记录了第25太阳活动周截至目前最大的耀斑,再次刷新了第25太阳活动周最大耀斑的纪录。
王蓬博认为,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减少相关成本是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则需要尽可能地创造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