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能的大幅度提升,对港口装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港口的转运能力不能同步提高,将意味着失去更多的货源,损失更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实现港口信息化管理是解决港口运力的主要手段。依托燕山大学的优势学科,燕大燕软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地推进和提升我国港口信息化管理水平。
始建于1898年的秦皇岛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作为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近50%。在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多省遭遇冰雪冰冻灾害后,秦皇岛港争分夺秒地卸装来自山西、内蒙古等主产煤区的电煤,为确保南方燃煤电厂的煤炭供应作出了贡献。
8月中旬,当记者来到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时,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而在远处的海面上,正停泊着多艘等待进港装船的货轮。秦皇岛港拥有煤炭专业泊位21个,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到249.8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64.1亿吨,同比增长15.1%;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达到1.12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20.4%。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近年来,秦皇岛港生产迅猛发展,吞吐量以年均2000万吨的速度迅速增加。2007年完成吞吐量2.45亿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2008年1~6月份,秦皇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5亿吨,同比增长14.4%,再创港口吞吐量历史新高。
秦皇岛港随市场的开发和业务的一直增长,正面临着慢慢的变大的竞争和挑战。目前,我国大秦煤炭铁路运输线正在进行一体化改造,改造完成后,将形成年运2亿吨煤炭的能力,这无疑将对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年通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皇岛港年吞吐量已超过2亿吨,随着生产业务的一直增长,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一直在变化,急需开发出一套满足秦皇岛港煤炭管理业务需求的系统,实现相关系统之间的整合,实现秦皇岛港煤炭生产、调度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兼燕大燕软集团董事长刘文远教授说。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国民经济发展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港口能力不够的矛盾日渐凸现出来。为保证有足够的水运能力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和各沿海省市加大了港口建设力度,大规模港口建设投资使我国港口吞吐能力迅速得到非常明显提高。《2007~2008中国港口发展报告》披露的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07年沿海(含南京以下沿江港口)规模以上港口新建与改造扩建共新增生产性泊位199个,其中深水泊位132个,同比分别增长3.1%和12.8%;新增设计年通过能力达5.35亿吨,同比增长3.0%。与此同时,我国港口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进,“港口IT项目管理系统”、“港口与铁路合署办公平台”、“船停时指标细化系统”等相继在京唐港、曹妃甸港、秦皇岛港等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我国港口的业务水平。
但燕山大学港口研究中心庞国良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到2008年我国港口以外延式发展为主的港口扩建已经基本结束,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国家在港口建设上的投资高效运转,发挥投资的最佳效率和最大效能。铁路运能的大幅度提升,对港口转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港口的转运能力不能同步提高,意味着失去更多的货源,损失更多的经济效益。
庞国良认为,提升我国港口能源运输保障水平,需要改变当前粗放式的港口生产作业模式,对港口煤炭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港口信息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但目前我国港口信息化总体水平发展不均衡,由于缺乏总体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形成了慢慢的变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和潜力并没有正真获得很好的发挥。
刘文远说,港口物流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比如,一艘货轮在海上多停留等待一天,船主就要多付出几十万元的代价;而如果铁路运输来的煤炭不能及时卸载和装运的话,将影响到铁路车皮的周转。港口煤炭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把数据语言转化成管理语言,通过对生产的全部过程的精细化控制来加快煤炭的卸车和装船效率,减少船舶停靠等候时间,提高我国港口能源运输效率。
“港口生产主要涉及车、船、货。以煤炭装卸为例,至少需要用翻车机、皮带机、堆料机、取料机、装船机等五种大型机械,几十个作业节点。” 秦皇岛燕大燕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港口信息化事业部总经理史震东和记者说说。
如何通过港口信息化来实现煤炭港口卸载和装运的精细化管理,史震东以卸车管理为例介绍说,卸车管理的目的是对装卸煤炭吨数的精确统计和对到港船舶的合理调度。管理人能实时根据船舶的预报,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掌握船舶作业进度,宏观控制港口煤炭生产,合理进行生产组织。煤炭卸车调度系统对整个煤炭物流作业组织效率提高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提高卸车效率是路港双方组织作业的重要的条件。好的卸车调度会使港路双方组织生产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时效性、周密性,实现均衡运输,将为港口带来高效率和高效益。研究人员通过对秦皇岛港务局煤炭卸车环节的研究,将煤炭卸车的作业关键路径锁定在局调节点、站调节点、对位节点、翻车节点、牵空节点5个作业环节,并按照这5个控制节点进行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此外通过建设铁路运输信息实时传输系统,可实现铁路到港列车信息的实时传递,进而实现对到港列车的提前调度和精准安排,明显提高卸车效率,减少火车在港时间。铁路运输信息实时传输系统将尽快实现与大秦线到港列车信息的实时传输。同时,对到港货车车点的精确统计,将时实准确统计铁路列车在港停滞时间,以达到压缩铁路车辆在港口停留时间,加快铁路车皮的卸车和周转效率。
史震东表示,秦皇岛燕大燕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长期从事港口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将主要基于SOA架构开发秦皇岛港港务集团煤炭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团队的整体创新水平,使该系统在短期内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将实现秦皇岛港生产系统信息全面共享,提高应变市场的能力。
“如果在现有效率基础上提高5%,每分钟就能多创造近万元的效益,而这对于许多港口生产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精细化管理对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如果将这种效率的提升扩展到河北省港口乃至全国所有的港口,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港口能源运输保障水平。” 庞国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