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想必大家一下就能猜到是谁,能造吸尘器又能造车的而且不差钱儿的,估计也就那么一位了,。听到这一个名字大多数人应该会问,吸尘器卖的那么好,为啥要掺和汽车领域,而且一上来就是要“造车“!
说起车,众所周知戴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造车计划。而且一砸就是20亿英镑,其最近申请了数项汽车专利,从有关的资料看来,戴森的首款电动车将会是一台车长超过五米的SUV,尺寸能够说是相当的大啊!
此前,戴森造车并不被看好,网友第一反应是“八竿子打不着”、“这都可以”、“也太扯了”,他们一边调侃一边猜测:
环卫车么?开在路上自动吸尘的那种。也是充电两小时,工作30分钟?戴森会将吹风机装在空调出风口、将吸尘器装在雨刮器上、将按摩椅装在座位上、将卷发棒装在换挡杆上。
种种迹象说明,这又是一款剑走偏锋式的典型戴森产品——依照戴森一个电吹风卖三千元的调性,这台车想必和性价比扯不上太大关系。而且,纵使电动革命隐去了百年来造车行业高高在上的门槛,但跨行如跨山,电吹风和电动车之间的距离,不是吸尘器能弥补的。
不过我依然有理由证明,戴森造车并不是一场赌博。如果你了解戴森的话,你肯定觉得他造车也许真的很靠谱,比贾跃亭的FF要靠谱多了!
这个世界上谁是真的有“才”的人呢?乔布斯?巴菲特?比尔盖茨?嗯!没错,还得加上他“詹姆斯·戴森”。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詹姆斯·戴森突发奇想,他上班的工厂中的工业除尘机,可以通过缩小体积,在家庭中寻找到用途。
在往后的五年里,他一共开发了5126台无尘袋吸尘器原型机,终于在1983年成功地设计出初代无尘袋吸尘器G-Force。一般人看来,G-Force的最大特点是没有集尘袋,但其实它最成功地方在于双气旋系统,解决了旧式真空吸尘器气孔容易堵塞的问题,因而吸力不会减弱,颠覆了传统吸尘器的设计模式,一举打败盘踞市场近百年的胡弗吸尘器。
还有前不久火到不行的“吹风机”同样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当你觉得一个吹风机卖三千块不可理喻时,更不可理喻的是戴森研发一个吹风机耗资5000万英镑。高投入的处事风格不是詹姆斯·戴森的专利,巧就巧在,这位全世界最富有的工程师每回都能摘得高回报的果实。
如果你觉得戴森只是个“家电”工程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戴森真的很懂车,准确来说是很懂电动车,再准确点来说是很懂电动车的“痛点”。
就比如说,电车最头疼的问题,续航,也就是电池容量的问题。自1980年美国学者约翰•古迪纳夫在牛津大学发明了锂电池,该项技术至今基本没过重大改进。2015年,戴森悄无声息地以9000万美元全资收购了固态电池制造商Sakti3,原因是该公司曾在2014年研发出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达1143 瓦时/升的车用固态电池,其实戴森早有打算。
再有就是电动汽车三分之一的电力,是用在汽车内温度的调节上,因为汽车运行中需要持续的空气循环,让车里的乘客感到舒适。
“我们一直研究空气的加热和冷却技术,目前为止我们有数字马达技术、电池技术、空气处理技术,将它们整合到一起,就是电动车的大部分核心部件。”戴森说,“电动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上。电池价格高昂,并且占据了汽车里的很多空间,很重,数字马达的体积就小很多。”
可以说这种直击“痛点”不受思维限制的解决方式,传统车企想不到,新造车企业想不到,或许只有这个造吸尘器的才可以。
就在最近几年,亚洲市场的火爆让戴森的销售额不知道涨了多少,2018年,戴森公司营业额增长28%,至44亿英镑;利润增长33%,至11亿英镑,是马自达的两倍。
同时作为戴森集团唯一的掌权人,詹姆斯·戴森和他的家族掌控着戴森集团100%的股权。所以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1月23日的更新显示,詹姆斯·戴森凭借138亿美元晋升英国首富。
当戴森在2017年末公布造车计划时,25亿英镑的预算刚过和李斌提出的“造车两百亿”门槛十分接近,不同的地方在于,这25亿英镑于戴森而言,是无需融资一分钱的“小数目”。能确定的是,无论是戴森公司,还是戴森本人,都有足够的钱烧给造车。
目前戴森汽车研发项目的负责人是前阿斯顿马丁总工程师Ian Minards,今年1月英菲尼迪前总裁Roland Krueger也正式加盟戴森。
戴森还宣布将公司总部从英国威尔特郡搬迁新加坡。从全世界作比较,电动汽车在亚洲市场的需求更加强烈,潜在用户人数更大,电动车销量增速势头也更明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