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即故乡。人才流动,是人才成长成才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区域间人才相互流动,能带来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有效促进区域间思想文化科技交流,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遵义,这座红色之城、转折之城,一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求贤若渴的态度,吸引了大批专家人才,呈现出愈发崭新的气象和更加昂扬的姿态。
“他乡即故乡”栏目,带你一起走进不同阶段非遵义籍人才与遵义一同成长发展的故事。今天,一起走近张和贵和遵义的故事。
张和贵,福建寿宁人,2016年来到遵义,主要是做食用菌菌种研发、种植、栽培、销售、加工及管理工作,获得各类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0余件,现任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道真自治县政协常务委员,道真自治县县管专家,遵义市第三届创业典型获得者。担任2019年贵州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优质高效环保菌棒的配方优化与生产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应用》和2020年实施遵义市科技计划项目《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技术探讨研究》实施负责人。
我叫张和贵,1972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寿宁县。1993年至今,一直从事食用菌菌种研发、种植、栽培、销售、加工、管理等工作。
不知不觉,我在遵义工作生活已经8年了。这8年间,我先后成立了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不仅把公司发展成“农业产业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更是将道真“菜县菇乡”这张名片打造得更亮更美。
那年,道真自治县确立“菜县菇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全县产业招商如火如荼。那是我第一次来到遵义,也正是那一次,开启了我和遵义的不解之缘。
经过几天的考察和了解,我发现道真的气候、海拔、区域优势、营商环境都很不错,很适合种植食用菌,尤其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于是凭借多年对食用菌产业的了解,我决定在道线月,我在道线亿元,成立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为帮助道真食用菌产业实现裂变发展,我把曾经的合作伙伴高树满介绍到道线月,我们共同投资注册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
这两家企业均为集食用菌研发、栽培、加工、配送、销售、技术培养和训练以及食用菌原材料、生物质肥料、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同时也是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龙头企业。
进驻道真后,从工厂选址、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到招聘工人、生产加工、产品营销售卖等,我都亲力亲为。
自从企业成立以来,道真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协作配合,在我们公司项目资金争取保障、政策解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给予全力支持。县委主要领导更是为宣传道真食用菌慷慨“代言”。
八年来,我们公司先后投资3.6亿元,将原来的山坳荒地变成了现代化工厂,建成年产4.6万吨的杏鲍菇生产厂,年产值近3亿元,年创造利税6000余万元,为8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2021年以来又投资4.17亿元新建上玉工业园区食用菌农业现代化项目,计划在2023年底全部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能解决3000余人就业,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就业100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5万元左右。
刚来道真时,道真产业基础薄弱、支撑能力不强,群众增收致富难,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通过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产业园+贫困户”的模式,采取集中制棒、订单种植、保底回收,实现菇农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种植、零距离就业,年制棒达6000万棒,辐射带动全县14个乡镇6000余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如今,食用菌产业已在道真遍地开花。
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这些年,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我在技术探讨研究方面不停地改进革新,在生产管理方面不断探索,目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共获得各类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0多件,如“食用菌菌架输送转弯机”、“食用菌菌包提升机”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液态发酵生产富硒杏鲍菇菌种的方法”发明专利等。我们公司也获得了全国第二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省级扶贫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省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遵义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荣誉称号。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在遵义的8年来,我一直觉得自身是个地地道道的遵义人,在遵义扎了根,就要在这里干成事业,为人民多作贡献。我一直这么想,也一直这样做着。
八年来,我紧紧围绕道真“一县一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推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坚持以快速推进道真“菜县菇乡”进程,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我计划在2年内将公司打造成为贵州省唯一食用菌主板上市企业,将上玉工业园区食用菌农业现代化项目打造成“西南第一”“全国前列”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和蘑菇产业创业园。